探索彰化歷史之美
文/郭韋伶 圖/本刊編輯部
「彰化」,清初稱為「半線」,隸屬諸羅縣,早期為平埔族人活動的地區。「半線」之古地名,採自平埔族語音譯,後改稱「彰化」,取自清朝政府「顯彰皇化」之意。
彰化處於南北縱貫線的中樞位置,西鄰鹿港文化古鎮,東有八卦山脈風景線,人文薈萃、民風純樸,文化資源豐沛。民國初年曾是臺灣中部的政治、經濟中心。除了景觀、鐵道之外,彰化古蹟林立,值得深度走訪旅遊。
古都鹿港 見證繁華富裕
鹿港,曾是臺灣中部的門戶,當時是僅次於臺南府城的第二大城市,從清朝流傳至今的俗語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,可看出鹿港昔日的富饒繁華。街道盡是紅磚鋪成的小巷道,充滿古樸風情;也顯示當年顯赫的經濟、軍事與交通樞紐地位,保留豐富的歷史與文化遺產,是個非常值得遊歷的小鎮。
國定古蹟「天后宮」,創建於明末一五九一年,迄今已四百多年,是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神尊的廟宇。鹿港昔為天然良港,與大陸商貿往來頻繁,民眾為祈求航海安全而興建此宮,一柱一梁獨具匠心,雕工細緻,盡顯豐富的歷史人文風采。因年代悠久、名聞遐邇,信徒眾多,遍佈全臺,每到年節或媽祖誕辰的進香旺季,大批信徒湧入參拜,將天后宮擠得水洩不通,熱鬧非凡。
此外,歷經數次整修,一七八六年才遷至現址的「龍山寺」,是臺灣公認現存最完整、最美的清代建築之一,亦是國定古蹟。龍山寺建築壯觀精緻,規模宏大,格局完整,其建築之精良、雕刻之巧妙、工藝之精細,是臺灣傳統建築中極具歷史價值的作品。
「九曲巷」即「金盛巷」,是目前保存最完整,也是曲折特色最明顯的九曲巷。昔日為防範盜賊侵入,並防止九降風肆虐,而將街巷築成曲折迂迴狀;巷中有一橫廊劃空而過,連接東西二樓,即「十宜樓」。早年鹿港文風鼎盛,十宜樓為文人雅士吟詩論對、舉杯邀月的聚會場所。
「半邊井」,昔日只有富人有能力鑿井汲水的時代,基於善心,富貴人家造井時將一半的水井建於門牆外,供沒錢鑿井的市民百姓也能來此取水使用,雖然現代已將此井以土封填,無法取水,但仍展現出早年鹿港人敦親睦鄰的精神,擁有濃厚的人情味,使得「半邊井」成為鹿港著名的景點。
「君子巷」,是鹿港具有二百年歷史的一條窄巷道,俗稱「摸乳巷」。實為兩間長形店屋間的一條防火巷,長度約一百公尺,最窄處的寬度還不到七十公分,一個人通過剛剛好,若是碰巧兩人相遇,只能擠身而過,也讓本來沒沒無名的小巷弄聲名大噪。
鹿港不僅是文化古都,清朝時期因港口貿易之便,商業、經濟繁榮,且匯集各地移民,帶來的各種獨特鄉土風味小吃,在鹿港老街裡通通找得到。鹿港雖已不見當年的絢麗繁華,但依然保存輝煌的文化資產,成為尋幽探訪民俗的重鎮。歲時祭典、傳統手工藝、特產小吃等,都顯示出地方特色。鹿港,是歷史演繹的縮影,也是文化傳承之典範。
王功漁港 體驗漁村風情
王功漁港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村西濱沿海,是臺灣西部極具特色的沿海漁村。養殖業相當發達,王功蚵尤其有名,又被稱為「蚵的故鄉」。此港近年逐漸轉型為休閒漁村,成為觀光產業,結合了當地豐富的人文及自然濕地生態,觀光客絡繹不絕。因王功盛產牡蠣,早年以牛車運輸,每當退潮時,一輛輛牛車走在蚵田間。隨著時代的演進,如今則是一輛輛蚵車往返。且因觀光產業發展,搭乘蚵車體驗在地文化的旅遊方式漸漸興起。
「芳苑燈塔」座落於王功漁港旁,又稱王功燈塔。是彰化王功重要的地標。獨特的八角型、黑白相間直條紋塔身,能幫助漁船辨認方位,吸引許多遊客探訪。每到傍晚,美麗的燈塔與蚵田襯著落日餘暉,美不勝收,令旅客流連忘返。
黑身釋迦如來大佛 莊嚴肅穆
彰化市區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,是國家級風景區,「八卦山大佛」是全臺聞名的地標,高二十三公尺,是遊客到彰化時不會錯過的景點。
八卦山風景區面積二萬多公頃,環境優雅,視野遼闊,為臺灣八大名勝之一。如來大佛經多次整頓改建,展現現今風貌,是彰化最具代表性的宗教觀光聖地。入口的參佛道,陳列三十二尊石雕觀音;佛像全身以鋼筋水泥塑造,蓮臺疊坐,法相莊嚴。蓮座兩旁有門,可進入佛身,內設佛堂及佛傳事蹟典故。兩側矗立好幾層樓高的八卦寶塔,登塔可以遠眺四週美景,彰化市景盡收眼底。此外,大佛風景區擁有精緻的庭園造景,環境清雅、景色優雅寧靜,遊客終年絡繹不絕。
隱身市區 扇型車庫見證鐵道歷史
彰化除了古蹟與老街外,市區內有「火車頭旅館」之稱的「扇形車庫」,是彰化市著名的觀光景點。「扇形車庫」因造形如同一面摺扇而得名,臺灣的火車車庫以此造型最具特色。其中輻射扇狀的一間間車庫,是為調度、整備、維修與停放保養蒸汽火車頭而設計,並在其前設置一座轉車臺,以應車頭不方便倒著行駛的特性,供車頭迴轉,方便進出。
扇形車庫的車道原先只有六股,因彰化市為山海二線鐵路南端的交會處,堪為山海線的樞紐,造就其地理位置的獨特性和重要性。後為因應日益頻繁的列車行駛任務需要而連續增建,成為擁有十二股的扇形車庫。現在的十二條車道就是從日據時代沿用至今的,保留相當完整的圓弧形扇狀車庫,成為遊客必訪景點,熱門程度不亞於八卦山大佛。
隨著民國六十八年西部鐵路電氣化完工,蒸汽火車頭已不敷所需,而陸續退場與報廢。以維修蒸汽火車為主的扇形車庫,也陸續拆除改建,鐵路局曾規劃拆除此扇形車庫,幸經協調得以保存,並於民國八十九年,被指定為縣定古蹟。此車庫成為蒸汽火車時代的代表性建築,也成為臺灣僅存完善的扇形車庫,擁有八十年歷史,成就了臺灣鐵路的歷史成長與發展,更成為臺灣鐵道文化珍貴的一章,具有歷史價值。
(點閱次數:622)